
“老兵有经验,老兵是军队的核心”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,但其实它有些陈词滥调。不同历史时期的老兵,他们所经历的战斗方式和火力水平差异巨大,战斗经验也大不相同。举个例子,北洋军、抗战时期的老兵和志愿军的老兵,他们面临的火力差距是惊人的,有着近百倍的差距。
在北洋军的混战时期,北洋老兵所承受的火力远远不如后来的战争。北洋时期的兵工厂总共生产了约50万发炮弹。虽然北洋军中一些军阀的兵工厂,像阎锡山的工厂,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生产较多的炮弹,但这些炮弹的总量也只能支持百万北洋军使用。尤其是,北洋时期很多炮弹一直使用到抗战时期。因此,北洋老兵经历的火力打击相对较轻,只有几十万发炮弹的量。
然而,到了抗日战争时期,中国军队面对的火力猛增。日本军的炮弹生产量和中国的消耗相比,火力差距有了显著增长。抗战期间,中国军队自己生产了42万发75毫米炮弹,同时还得到了美苏的援助,总计达到378万3000发炮弹。抗战老兵们所承受的炮弹数量,比北洋老兵多了上百倍。中国在抗战时期经历的火力打击,已经不再是“几十万发炮弹”的规模,炮火密集度也大幅提高。
展开剩余66%再到志愿军时期,火力的压迫几乎是天文数字。联合国军尤其是美军,消耗的81毫米迫击炮、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数量,已经达到了4027万发,另外还有大量的空投炸弹和海军炮弹。相比之下,北洋的老兵们所经历的火力,简直是小巫见大巫。志愿军所面临的火力,堪称地狱级别。
虽然抗战老兵和北洋老兵有着不同的战斗经历,但实际上,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中也有不少是北洋时期的遗留下来的部队。像第一集团军就是西北军的延续,第26军源自张宗昌的直鲁联军,第80军由孙传芳领导。虽然这些部队的核心成员在抗战初期大多是老兵,但他们并没有经历过那么强烈的火力冲击,根本没有见过日军疯狂的大规模炮火,很多他们原有的战斗经验,完全无法应对日军的新型战法。
即便是抗战老兵,在面临美军强大的火力优势时,也显得力不从心。日本在二战期间生产的105毫米和155毫米炮弹的总量约为848万发,而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,单是105毫米炮弹的消耗就高达2800多万发,差距之大可见一斑。可以说,与美军相比,日军的火力优势其实也远远不如。
如果我们用篮球来比喻,北洋老兵就像是打过CBA和村BA级别的比赛,而抗战老兵面临的压力则是男篮世界杯级别的挑战,志愿军老兵所承受的火力压力,更是达到了NBA季后赛级别。所以说,尽管老兵有经验,但这种经验并不一定能应对不同战斗模式下的火力压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